第一资源专访上海赞华实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衍建
作为人力资源企业,其最大的资本投入和人才投入都在职业教育领域,很多人不了解和质疑。但是,经过多年的布局,赞华已经用自己的“成绩”和不可估量的市场前景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。是什么让赞华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走职业教育之路?赞华在成功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些“坎坷”?
赞华集团介绍
赞华集团总部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中心区世界广场,作为国内较早从事综合人力资源外包的公司,2007 年至今,业务服务能力涉及全国各大及中小城市。
十五年来,赞华始终致力人力资源行业外包服务行业,坚持以人为本、服务为先、合作共赢的服务理念,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发展资源,为客户伙伴提供值得信赖的整体外包服务方案。
目前,集团业务已经涵盖人力资源外包、业务流程外包、教育投资、精工科技服务、物流配送服务、电子商务服务、环保科技服务、总部经济服务八项专业领域。
赞华发展历程介绍:
2007 “晨智”人力资源公司初创。公司成立之初,以服务为宗旨,致力促进劳动者就业,在不断学习先进行业理念的同时,为祖国的人力资源服务添砖加瓦。
2011 上海赞华实业有限公司上海总部设立。
与上海通用建立了紧密的战略伙伴关系。
同年累计和20余所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。
2014 上海赞华北京分公司成立。
与海立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。
荣获首创首年千人在岗,服务之星称号。
2015 上海赞华深圳分公司成立。
赞华子公司琪驭精工科技成立,正式开启自动化售后服务,并在2019年荣获上海市财、税、上海科委联合颁发的“上海高新技术企业”证书。
2017 赞华集团建立。集团业务涵盖人力资源外包、业务流程外包、教育投资、精工科技服务、物流配送服务、电子商务服务、环保科技服务、总部经济服务八项专业领域。
同年集团旗下品牌久来米灵活用工数字平台开始运营。数字赋能,打造智慧企业。
2021 集团注册资金3亿元,控股企业20余,年度服务人员超 10 万人次。业务服务能力涉及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内蒙古、石家庄、临沂、徐州、南京、南通、杭州、苏州、昆山、宁波、无锡、常州、武汉、鄂州、贵州、郑州、宁夏、唐山、重庆、佛山、广州、福建、海南、越南等 300 多个地区和国家
访谈内容:
第一资源: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行业,我们却很难给赞华下一个定义,能否邀请李总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,赞华究竟是一家怎样的企业,涉及哪些领域?
李衍建:赞华和很多同行一样是传统的人力资源公司,但是赞华也有有别于其他传统人力资源公司的部分。集团公司下属业务板块诸多,包含了BPO人力资源服务外包、教育、电子商务、第三方物流配送、精工科技、危废处置等八大版块业务,应该说,我们是多领域发展、多领域突破,是一家全方位的服务性的企业。
第一资源:今天的赞华能成就多领域的同步发展,必有其成功之道,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赞华是如何从一家传统的人力资源公司,一步步走到现在多领域涉足的?其中有什么成功跨界的秘籍?
李衍建:首先,我认为人力资源是一个十分宽泛的理解,它并不特定于某一个行业或是一个工种,我认为,只要需要人来解决的事情,都可以把它叫做人力资源。举个例子,假设,我们要与一家企业合作,可能,我们首先面对的的是这家企业的的人事部门,但是,在跟人事部门交往的同时,我们还会有诸多问题涉及这家企业的生产部门、仓储、生产制造,甚至是设备运维,在我们拓展人力资源业务的过程中,我就想到,是不是可以将人力资源部门作为一个商业的入口,进而去联系对接其他部门,与他们进行人力的合作,以实现双方受益的最大化。
打个比方,设备运维在很多企业都被认为归属于物料部门,但运维需要人来完成,说得直白点,运维的最后实现,依赖的是进行维修维护的个体,通过高技能的手段,我们拥有基础的人力资源的积累,如果能通过对基础工种的人力的培训,帮助企业实现高技能人才的输入,突破企业缺少高技能型人才的瓶颈,那对于我们来说,将会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力,因此,我们便在传统的人力资源公司的基础之下,又设立了教育培训的业务版块,其他的几大业务版块也是这样一步步形成的。我们把一个传统的人力资源业务当作一个原点,把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需求当作业务拓展的不同门路,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布局。
第一资源:传统的人力资源企业,其管理路径相对单一,自上而下,但若一家企业涉及多领域,其形式就相当于“一个将领率多支部队”,如何能做到不顾此失彼、多方面兼顾呢?
李衍建:我曾经看过一本书,里面提到了合作伙伴的最优配比是1:6,充分说明了管理者是有局限的。首先是管理者的时间和精力的局限,这个瓶颈的上限最终是由人类的生理极限决定的,尽管很多高管每天4点半起床开始一天的工作,但也无法改变每个人每天只有24个小时的现实局限。那么,向管理者索取更高产出的方式就只剩下时间使用效率了;其次,还是专业上的局限,越是高级的管理者,他所面对的商业环境往往越多变复杂而具有不确定性,要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本身就已经很困难,更不要说可以同步这个认知传达给团队和下属。我们集团涉及业务诸多,仅仅依靠顶层的管理者显然不现实,于是我们更多时候依赖的还是职业经理人。假设赞华集团下属6个部门,我们就会配备相应的6名部门总经理,对于这6名总经理,我们要求是每个行业中的顶尖人才,依靠职业经理人的专业,形成内部的正向循环,带领整个事业部往前走。在整个集团层面,管理者只需要做好放、管、服三点,即放权、管理数据、服务于每一个职业经理人,然后相信他们,提供支撑,将集团发展的愿景转化为现实的成果。
当然,这其中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,除了“放管服”,我们还有另外三个字叫“法理情”,也就是说我们需要预先设定合理的奖惩制度,来作为一种手段,协助职业经理人做好管理的同时,也管理好这支“精英部队”。
第一资源:赞华的业务版块似乎与传统的人力资源公司有很大的不同,那么哪个版块才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?
李衍建:我认为,我们最大的不同在于我们发展了自己的教育事业部。从开始创建这个事业部到现在的逐步壮大,我们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。有一个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,在2010年的时候,整个人才市场都处于极端缺人的状态,那时候还没有“小时工”的概念。赞华在与上海日月光集团合作的时候,为了与富士康抢夺一批技术员工,率先采用了小时工,这是第一个模式的改变。之后,小时工政策被广泛运用于市场,但因为其替代性太强,其模式很容易被复制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弱,那时候,我就想,只有拥有高技能的人才,才不会轻易被替代。于是,我就针对富士康对员工的技术需求,在市场上挖掘寻找一些涉足自动化领域的企业,开始布局集团自己的业务。
我记得,有段时间苹果6刚刚开始量产,缺少许多自动化设备,事实上,这些设备在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有了研发和生产的进度条,但到后期需要技术人员的时候,问题出现了。我曾经带着传统的合作观念去和他们合作,我给他送去了50个学生,他们说不够,我再送去50个,还是不够,理由是,送来的学生真正能马上派上用场的非常少,很多人的操作还停留在书本上、纸面上,懂高端设备的运维更是寥寥无几。客户的需求启发了我,也是在那个时候,我开始真正接触职业教育领域。
这是一个不断调整策略、不断学习进步的阶段。刚开始时,我只是把学生和老师派到作业现成,教授课程,但即便如此,现场教学仍旧无法推动任务的最终完成,那时候我才意识到,学生的技术功底的重要性,这也逼着我铁了心地做教育。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完全是两码事,但是既然已经开始了,再艰难也只能咬牙坚持下去,直到现在,这个版块成为我们集团的核心,实属不易。
第一资源:能具体分享一下这一路走来,如何不易?碰到了哪些问题吗?
李衍建:困难太多了,只有经历过才能知道其中的心酸。做人力资源门槛比较低,可以说就是一个“人员的搬运工”,但是做教育就不一样了,得有一个情怀,得有一个完整的团队,得有自己的特色,除此之外,还需要至少四五年的时间积累。经过市场的考验,培养的人才为市场所接受,才能倒过来证明之前走的路是正确的。在我们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,受到过别人的质疑,也失去了许多原始的老员工,因为这么多年,赞华一直在投入,没有盈利没有产出,这样的企业究竟能坚持多久,许多人心里都没底,但是我们有一个初衷,也可以说是初心,做教育,在未来的市场上肯定不会错,因为市场需要人才,人才需要培养,有需求就有商机,这是我们一直坚持下来的信念。
另外,还有教育中各个环节品质的把控也是个难点。当时,为了实地学习,我走访过许多学校,北方学校和南方都有。因为教育一直以来都属于体制内的业务,教材都是一些普适性的内容,但我们接触的客户的设备都是定制化的、个性化的,传统的教材就很难满足实际需要,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,我们就开始自己编写教材。
第一资源:那是什么让你有这样一个情怀,就是我坚持要做这个职业教育,然后我并且笃信这个市场教育肯定是走得远的行业?
李衍建:在目前的市场上,可以看到各个行业的上市公司,头部企业,但是人力资源行业和教育行业的上市公司并不多,这首先就能说明,这个行业还有深耕挖掘的空间。赞华是一家融入了教育成分的人力资源企业,其中还含有不少科技产品,这些都是未来,我们在行业中立足的根本。
事实证明,我们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,目前,我们集团拥有自己的研究院,有自己开发的课程和教材,已经有不少风投来集团谈合作,也有不少来取经的企业,我感觉我们的路走对了。
第一资源:赞华一直以强大的人力资源供应优势为傲,这其中职业教育是否功不可没?
李衍建:确实,我们有自己的学校,自己的老师,自己的教材,自己的培训设备,还有自己的招生团队,每年我们都有一两千个学生的加入,并且是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三年级都为我们集团所服务,这就是我的底气来源。
第一资源:未来,赞华会继续走人力资源这条路吗?还是转型专攻职业教育,或是各项业务齐头并进?
李衍建:我们会以职业教育为核心,服务人力资源,形成一个闭环的服务体系。从源头做到“出口”,从培养自己的学生,到人员成才后服务客户,服务社会。做一家拥有全产业链布局的人力资源企业,是我们最终奋斗的目标。
访谈结束
专业、高效、诚信、感恩是赞华企业文化的旗帜,我们已经把这八个字融入了企业经营管理,规章制度、以及员工的行为当中,在任何时候赞华都会将我们合作伙伴的利益作为赞华品牌的基石;以资源延展为客户投资增值;不断提升服务项目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。